2019 0429 健康守門人培訓2 Zero 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 胡金光:〈國家與公民個人的角色關係演變──轉型期社會矛盾解讀〉,《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》,5期(2011年),頁73-77。 林宇:〈20世紀初我國中小學公民教育初探〉,《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》,4期(2005年12月),頁 。 王東虓:〈公民教育學的基本範疇探析〉,《鄭州大學學報》,41卷3期(2008年5月),頁21-24。 王俊斌:〈後民主化狀況及其公民教育問題〉,《彰化師大教育學報》,14期(2008年12月),頁19-41。 王宏:〈結社組織的角色與功能:公民與的仲介〉,《學術交流》,1期(2011年1月),頁 。 林玉雯、黃台珠、劉嘉茹(2010)。 課室學習專注力之研究-量表發展與分析應用。 台北縣市中小學未婚女教師單身壓力、單身壓力因應與單身生活滿意的相關研究(未出版之碩士論文)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,台北。 高學歷女性生涯發展歷程及其重要他人之敘事研究(未出版之碩士論文)。 國小未婚教師之婚姻態度、人際關係對其擇偶偏好影響之研究(未出版之碩士論文)。 未婚男女婚姻信念、婚姻態度與婚姻承諾之相關研究(未出版之碩士論文)。 性別角色影響女性生涯抉擇之因素探討以生涯困擾個案為例。 輔導與諮商,272,38-41。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. 收於《質性研究—理論、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》,胡幼慧主編,頁 。 林勝偉、顧忠華「社會資本」的理論定位與經驗意義:以戰後台灣社會變遷為例。 《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》,第37期,頁 。 江宜樺:〈公民理念與公民的教育〉,比較思想史視野中的公民觀念學術研討會,中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,2005年5月21至22日。 譚光鼎:〈國家霸權與政治社會化之探討──以「認識臺灣」課程為例〉,《教育研究集刊》,45期(2000年),頁 。 朱凌云:〈美國公民教育的實踐模式及其對我國公民教育的啟示──以美國公民教育中心“公民養成”項目為例〉,《教育科學研究》,11期(2011年),頁71-75。 王文科、王智弘(譯)(2002)。 學習心理學-學習理論導論(原作者B.R. Hergenhahn & H.O. Matthewh)。 胡幼慧、姚美華(2008)。 ㄧ些值性方法上的思考:信度與效度? seo 如何搜集資料、登錄與分析?。 駱軍:〈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中民教育研究綜述〉,《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》,9期(2010年9月),頁85-87。 趙春麗、李捷:〈從民族國家到公民國家―構建和諧民主的民族關係的新思路〉,《長春市委黨校學報》,3期(2007年6月),頁49-51。 陳啟清:〈公民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結構意義──以公民、國家、國家與公民的三個面向討論〉,《實踐通識論叢》,1期(2003年12月),頁 。 梁福鎮:〈全球化脈絡下臺灣公民教育的挑戰與回應〉,《教育科學期刊》,8卷1期(2009年6月),頁63-86。 許誌庭:〈課程內容「階級意識型態」研究架構與可能主題之探討〉,《初等教育學報》,15期(2002年),頁 。 常淑芳:〈公民教育的回歸:權利與責任之間〉,《河南社會科學》,20卷4期(2012年4月),頁78-81。 莊國銘:〈公民教育與現代國家〉,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》,22期(2007年9月),頁 。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,彰化市。 創造思考技法融入國小scratch程式設計教學之研究(未出版之碩士論文)。 應用直觀式scratch軟體提升國小學童問題解決能力效益之研究(未出版之碩士論文)。